去年以来,笔者在“为民办事问民意”活动中,通过走村进户实地调研,与农村群众面对面交流,深深感受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思想意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地方“重工轻农”、“重城轻乡”、“重建设轻管理”等倾向比较突出,尤其是农民群众法律意识、责任观念、规划意识淡薄,农村规划、管理滞后,“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此,我们结合高要农村实际,创新推进以“一普法”、“两打击”、“三进村”为内容的“一二三”工作思路,加强农村工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一普法”,提升农民法律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普法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不少农民受风俗习惯、功利思想等制约,出现了只注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忽视精神文明和法制道德建设等情况;另一方面,农村也确实存在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使法律的权威性在农民心目中大打折扣,动摇了农民学法用法的信心,甚至出现信访不信法等心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法律素质问题,农村的和谐稳定将无从谈起。
因此,从去年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全市范围内的农村普法专项行动,选派207名机关干部组成30个驻村工作组,进驻问题突出村开展普法宣传,调处化解农村实际问题。组建了普法宣讲团,对全市重点村的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族长、坊长以及信访中缠访闹访人员等重点人员进行普法宣传;深入企业、厂矿,对广大职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普法教育,提高企业职工在发生劳资、工伤等纠纷时依法依规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同时,通过媒体开设《法在身边》宣传专栏,选取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释法。
二、“两打击”,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当前,农村法制意识不强、农民法律观念缺失、农村矛盾频发,除了存在少数部门少数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外,还由于一些地方存在村霸地霸等黑恶势力以及“黑讼棍”、“黑律师”,他们出于个人利益,扰乱农村社会秩序,群众意见很大。
为此,我市去年结合“三打”专项行动,专门部署开展了以打击农村村霸地霸等黑恶势力、打击“黑讼棍”和“黑律师”为重点的“两打击”行动,重拳打击农村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活动,对违反合同强霸或侵占集体资产,挪用集体资金等违法行为进行警示教育和依法打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三、“三进村”,构建幸福美丽村居
为推动农村工作上新水平,我市创新举措,扎实开展规划进村、法律进村、科技进村“三进村”活动,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规划进村,提升农村规划管理水平。当前,一方面农村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另一方面却是村居杂乱无章和“有新屋无新村”,与人们心目中期待的新农村相距甚远。新农村不仅仅是电灯电话、汽车洋房,而是包括文化建设、教育培养、风气转变、人的素质在内的全面提升。农村规划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基于这种认识,我市于今年7月在全省县级市率先启动了“规划进村”工作,力争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到2017年逐步实现全市自然村规划全覆盖。
法律进村,促进基层法治建设。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20个与农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成立市、镇两级法律进村活动宣讲团,深入乡村集市,向农民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目前,已发放法律知识手册10000多本(册),选拔1200多名村干部、退休教师或创业致富带头人兼任法律联络员、普法宣讲员、普法骨干。继续推进“一村(居)一顾问”的律师工作,解决村(居)和村(居)民的涉法问题。
科技进村,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我市是巴戟天、肉桂、何首乌、佛手、广藿香等南药主产地之一,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对外引智引资,将加快南药产业发展作为发展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二是大力加强与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联合,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和示范推广。先后规划建立了超级稻、玉米、木瓜、马铃薯等多个新优品种的试验示范基地,筛选引进水稻、蔬菜、果树、水产等35个新品种。三是开展了“农信通”、“农科视频点播系统”等农村信息化应用项目,利用信息大篷车对农村地区进行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四是在全市培育了39个科普示范基地和530个科技示范户,涌现出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作者系肇庆市副市长、中共高要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