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上午,严喜章店里不时飘出阵阵诱人的肉香。正逢周末,严喜章忙碌不停,他的手机来电不断,预订烤香猪的客人一拨接着一拨。
今年35岁的严喜章是防城区那良镇那楼村人。2005年,他从当时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他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为发挥专业所长,在那良镇上开起了一家兽药店。“我觉得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严喜章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信心满满,一心想要为家乡的传统养殖业注入“新鲜血液”。
万事开头难。由于严喜章年纪较轻,没有养殖经验,难以得到乡亲们的肯定,有的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兽药店生意也略显惨淡。
面对大家的质疑,怎么证明自己呢?思前想后,严喜章认为能医好猪,也能把猪养好,能致富,就是最好的证明。“养猪市场前景广阔。”严喜章说。在饭桌上,他向家人提出了一边经营兽药店一边开办养殖场的想法。“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哪能像农民一样养猪呢?”几个亲戚投了反对票,但姐姐能理解,在资金方面给他提供了一些支持。
2007年,严喜章在那楼村建起猪舍,开始了养猪事业。“2头母猪自繁自养,一年下来培育了20头母猪。”严喜章说,前期投入很大,资金很紧张,他也一直没有放弃,一边养殖一边慢慢扩大规模,养殖有巴马香猪、陆川香猪、土杂猪3个种类。严喜章说,相关部门也主动服务,他享受到了能繁母猪补贴、沼气池补贴等政策。
严喜章在学校学习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在大养殖场实习过,但他还一直坚持学习,报了动物医学专业函授本科,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理念、新技术,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加上自己实践摸索,不断提高猪肉附加值,同时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到2011年,养殖场存栏约300头猪。“那一年猪肉价格上涨,我不仅还清了负债,还多了十几万元的存款。”严喜章笑着说,前两年,受猪瘟影响,猪价一路高歌猛进,行情大好,他又赚了100多万元。
养猪事业蒸蒸日上,严喜章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在兽药店对面开了一家生鲜超市,销售猪肉、蔬菜、水果,同时还卖烤香猪,探索出一套“自繁、自养、自销”的发展模式。“店里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1000多斤生猪肉,20多头烤香猪。”严喜章说,大家说他烤的香猪肉嫩、味鲜、表皮香脆可口,除了在那良镇热销,东兴市马路镇的客人也慕名而来尝鲜。
依靠自己的专业技术和辛勤付出,严喜章的腰包越来越鼓,他建起了3层楼的新房子,还买了新车,村里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今年,严喜章被大家推荐当上了那楼村村委文书。看到他的养殖场办得有声有色,不少村民来跟他讨教养猪技术。严章喜也很乐意跟村民分享经验心得,传授科学养殖技术,同时还积极向他们宣传乡村振兴政策等。
对于未来,严喜章信心满怀。他计划开一家兽药店分店,还要继续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发展无公害生态养猪业,并将产业覆盖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方面,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www.fcgs.gov.cn/nync/dtxx/202111/t20211117_22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