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主要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难于降解处理的各类生产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导致环境污染的现象。造成白色污染主要来源有食品塑料包装袋、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薄膜等。在农业生产中,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农田残留地膜造成的污染。
2.残留农膜对环境的有哪些危害?
一是影响水分下渗,使土壤含水量下降,严重时破坏土壤理化性状,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二是导致种子难以发芽,根系不能正常发育,抑制农作物生长。同时,残留地膜具有极强的隔离作用,阻碍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降低肥料利用率,导致产量无法提高甚至减产。三是残膜弃于田间地头,被吹至路边沟渠、田野树梢、房前屋后,影响村容村貌,破坏环境。四是牲畜误吃残膜后,会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3.国家发布地膜方面的新标准是什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农业部于2017年10月14日发布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强制性国家标准,这项标准于2018年5月1日起实施,此后生产企业不允许生产销售未达标的农用地膜产品。
4.《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13735-2017)有哪些特点?
一是新标准按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要求,对地膜的适用范围、分类、产品等级、厚度和偏差、拉伸性能、耐候性能等多项指标进行了修订。
二是“三提高”,即提高了地膜厚度、力学性能、耐候性能。
三是从兼顾农用地膜的可回收性、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资源节约的角度出发,地膜厚度不得小于0.010毫米。
四是“一标示”,在产品合格证明显位置需标示“使用后请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字样。
5.农业部门推行农用地膜新标准采取哪些措施?
一是加强对国家新颁布的地膜生产标准的宣传贯彻,提高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的地膜污染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组织农业系统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引导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户使用符合国家新标准的地膜,杜绝不达标的地膜产品进入田间,从源头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
二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切实提高地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地膜回收,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全社会防治“白色污染”的良好局面,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原文链接:http://nw.qingdao.gov.cn/n28356073/n32569377/n32569443/21083111401683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