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根据“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总体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环境招引产业,以产业反哺乡村,产村融合,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基层通过传承文化基因,培育文明乡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品质,创建和谐善治的美好家园。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东城街道周屋社区 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产村融合
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道蛘蛭挥诙杆绻δ芷壳扒唤煌ㄌ跫旁剑⒄骨熬肮憷蠓⒂攀泼飨浴=昀矗ü厮芰肽纤缂±恚墒小⒄颉⒋灏凑找欢ū壤度胱式穑埂疤厣肥痉洞濉贝唇üぷ鳎司用览鱿绱褰ㄉ栌胝猩桃氏嘟岷希迪稚肪秤刖梅⒄顾
南丫村掌洲岛开展乡村农田景观提升示范项目,再现了优美的岭南水乡田园风光,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者的目光,例如专注于健康食品和生物技术产业的盛元中天项目。
漫步在掌洲岛绿道,宫粉紫荆花随风摇曳,白鹭倏而掠过,灵动盎然……作为生态振兴的鲜活案例,南丫村经过强力治污和生态修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今,掌洲河水域风景宜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与产业相互契合,为南丫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我们一直在寻求符合企业定位的位置做总部项目,南丫村这里环境特别好,平时还能看见白鹭,很符合我们做生物科技,特别是健康食品的理念。再加上道虮纠淳褪鞘称分卣颍诓盗础⒐┯α瓷弦灿凶陨淼挠攀啤!笔⒃刑煜钅扛涸鹑饲裨吨窘樯埽壳跋钅恳逊舛ィǔ赏恫螅ぜ颇晗鄱羁纱4亿-5亿元,将帮助南丫村改变产业结构,助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万江蛄缜罅埂叭謇怼薄叭鸪薄叭巍保ㄉ杳览鲂腋P麓濉M诰蚝团袒钌缜赜械乃缛宋摹⒐攀鳌⒐哦赏泛凸糯宓仍兀蛟炝似鹆愠 ⒎疾菰啊⒊械陆蔡谩⑽逅橐坏染暗悖司踊肪趁飨愿纳啤D壳罢谝娇萍贾圃熘行暮透呖撇翟傲酱笙钅浚芡蹲15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税收贡献7700万元,带来集体收益1460万元。
水道纵横、堤绿水清、游人如织……今年2月,东莞麻涌镇刚挂牌成立的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珠三角腹地的一个“网红”新景点。毗邻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麻三村,曾经是一条“次发达村”,如今却拥有“珠三角最美生态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殊荣。2013年起,麻三村紧抓麻涌镇大力发展华阳湖生态旅游的契机,充分利用市镇两级帮扶资金政策,由村组集体实行兜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迅速着手对华阳湖沿岸(南岸)的旧厂房及低效益片区实施“三旧”改造,并先后引进华阳湖创客坊、壹城、古梅广场等项目,打造华阳湖片区商圈。2016年,麻三村成功摘掉“次发达村”的帽子,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益跨越式提升。
和谐善治
构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东莞农村集体经济体量庞大,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结构倒挂,驻村(社区)企业组织繁多,社会治理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复杂。目前,农村基层治理形成了村党组织领导,村(居)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建立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股东大会、股东代表会议以及自治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联席会议等民主议事决策制度,通过完善城乡社区协商议事机制,制定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有效引导村(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厚街镇双岗村通过《经联社集体经济组织章程》明确规定,对在服刑、戒毒、逃避兵役处理期间的股东暂停分红,通过经济利益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这也是东莞村组的普遍做法。
近年来,东莞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通过派驻人民调解员进驻基层派出所,打造基层个人品牌调解室等做法,做强“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目标,深耕基层,精准发力,促进乡村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目前,全市共有582个村(社区)达到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标准,总创建比例为99%,各参与创建的村(社区)基本实现了组织自治机制更加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坚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齐头并进,构筑起和谐善治的社会治理新局面。望牛墩镇朱平沙村投入92万元建设智网指挥调度工作站,在全村主要路口及公共场所安装了117个高清视频,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投入100万元用于智慧停车建设,规范村内停车位有序使用;投入329万元建设文化广场,配套平安法治文化***、宣传标识和户外显示屏。朱平沙村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社会治理精细化管理,多管齐下,全方位为村民营造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文化传承
经济先行助力培育文明新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要逐步增长,经济财力日益雄厚的农村集体为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弘扬优秀村风民俗,以经济先行助力培育文明新风。2016年-2020年,东莞市村组两级集体投入文化体育活动资金达13.7亿元,平均每年逾2.7亿元。
近年来,万江街道村组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龙舟文化的传承。万江龙舟竞渡公园、古龙藏龙点、龙狮驿站、枝昌中华龙舟训练基地,以及各具特色的社区龙船棚等一批硬件设施项目陆续建成,已成为东江河岸最亮丽的风景线。在打响“龙舟第一景”这张文化名片之外,蛄燮鹆鞘健⑸俣叟嘌怠⑸俣劬啊⒍宋缡帷⒚袼籽灿巍⒘郯魏印⒘固逖椤⒘壑谱餮醒У确岣欢嗖实幕疃参荒暌欢鹊耐蚪畚幕谧⑷肓诵碌哪诤诙嗍忻裼慰头追浊袄戳炻粤畚幕亩捞伧攘Α
在东莞水乡片区,粤曲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道蛘蚴侨摹爸泄罩纭薄爸泄窦湟帐踔纭保辆缜站倌甏晌缑髦槲幕帐醯母S狼齑逵1967年就成立了曲艺社,每年组织多次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为了满足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永庆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动投入资金和物力,支持村内曲艺文化场所的硬件配套。2020年,将“永庆曲艺社修缮工程”列入“民生大莞家项目”,投入120万元进行全面修缮,增设化妆间,升级表演舞台及灯光音响设备,更新了观众厅座椅;投入约50万元建造粤韵桥,既方便群众出行又增添粤剧文化气息。同时,曲艺社积极开展青少年暑期曲艺培训,邀请粤剧名家前来指导,提升粤剧爱好者的艺术水平;定期开展大型粤剧曲艺表演,给群众带来精美的艺术享受。曲艺社吸引了不少粤剧爱好者在这里畅怀对唱,以曲会友,传承粤剧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活力。
减租惠企
携手承租企业共克时艰
“真心感谢!村集体的减租措施解决了我们经营的燃眉之急。”东莞石龙镇西湖村最大型的金沙湾购物广场某商户,在得知村委会将为他们减半收取2个月的租金时开心地说道。
“养好一只鸡,何必在意一个蛋。”2020年2月25日上午,石碣镇刘屋村股东代表刘润东这样表态发言,随即在减租方案表决书上签下名字,该方案当天获村组两级股东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当天下午,100多家受惠企业收到减租通知书,陆续签订减租协议。
为应对疫情,东莞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莞企共克时艰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若干措施》,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发出《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减租倡议书》,制定多项落实减租文件,出台指导细则,明确工作要求。东莞石龙镇政府响应号召,率先出台了“暖企八条”,助企撑企。西湖村委会也相应推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减租措施,通过民主表决同意,对村集体物业的承租企业及商户在2020年2月和3月均减半收取租金,村组两级共减免租金约1000万元。此外,黄江镇出台“暖企13条”,高墩虺鎏ā俺牌13条”……在这些出台的政策中,每个镇街对企业减免的租金均在千万元以上。
2020年,全市村组集体累计防疫开支5.4亿元,为承租企业减租8.4亿元,涉及合同3.8万份,成为全省最早出台协调村组减租文件、减租力度最大的地级市。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减租对于制造企业,特别是从事加工贸易类的企业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东莞的市、镇、村都在极力推进为企业减租,为企业排忧解难,这些减租措施无疑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增强了企业的信心,让企业能够安心地留在东莞”。
来源:i东莞
原文链接:http://nyncj.dg.gov.cn/zx/zl/xczxzt/jyzf/content/post_356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