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科尔沁草原深沉豪迈,洮儿河水穿越远古的苍凉,在它伟岸的身躯上,用它那伟岸的身躯积淀孕育了一片肥沃的土地。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这方黑土地上的红辣椒,承载着众多农民致富的梦想,燃遍了秋天的田野,如诗如画。
本域内近30万亩火红的辣椒把吉林西部这个边陲小城洮南映得一片火红,映红了农民的笑脸。红得是那样的灿烂,红得是那样的浓郁、醇厚,令人耀眼、心醉!
辣出椒乡美名
深情回眸。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洮南的辣椒产业化历经了从一家一户的散户种植模式到规模栽植;从小商小贩经营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从1974年广交会辣椒的第一笔斯里兰卡签单到如今产品远销东西方国家,这火红画卷中的每一笔,都是洮南决策者与辣椒人智慧的结晶,它融汇着创业者们披肝沥胆的奋斗,经营者们商海求生的艰辛,广大椒农为播种火红撒下的辛勤汗水……
如果说把洮南辣椒产业链的形成比作三级跳远的话,那么,洮南辣椒产业发源地福顺镇就是这三级跳的起跳点,中间以其为中心辐射的省外区域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了东西方国家了。
洮南辣椒产业就是从福顺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让小小辣椒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
自古以来,洮南就有种植辣椒的习惯,这里盛产的红干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已经闻名遐迩,并免检直接出口到坦桑尼亚、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2011年8月23日,2011.中国辣椒食品安全产业链峰会暨金塔集团产品发布会隆重召开。图为洮南市委书记步民(右二)在会议现场
洮南市市长孟兆臣(左三)视察辣椒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末,新一代洮南新品种"金塔"培育成功并得以大面积推广,洮南辣椒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到了2011年,全市辣椒种植面积已经达到近30万亩。作为洮南辣椒主产区的福顺等10个乡镇支撑起洮南农业产业化的半壁江山。其中,福顺镇辣椒种植面积就达3万亩,拥有重点辣椒加工企业12户,中小型个体辣椒专业户130多家,年加工鲜椒、干椒1.3万吨,国内外客商千余家,从事辣椒贩运的有600多家。拥有仓储能力达1万吨的福顺辣椒交易市场,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并辐射带动周边若干辣椒"卫星"市场,辣椒年交易量达5万吨,交易额3.5亿以上,成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最大的辣椒集散中心,辐射周边18个县市(区)、70多个乡镇,490多个村,辣椒种植面积10余万亩。辣椒不仅实实在在地富了一方百姓,也富了一方经济,同时涌现出黄维力、宋道海、张兴权等辣椒产业发展领军人物。
洮南市福顺镇辣椒产业的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形成了栽培基地、有形市场、物流仓储、精深加工以及市场品牌推介"一条龙"辣椒产业链,为全市的辣椒产业发展铸造了一个炫目的舞台。
福顺见证着洮南辣椒产业的复苏与辉煌。
辣出特色产业
一个产业,一份希望。洮南辣椒,承载着众多农民致富的梦想,行进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之间。如果说福顺辣椒为洮南辣椒产业发展奠定了根基的话,那么,韩国金塔辣椒的成功引进就为洮南辣椒产业快速发展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多年来,洮南的决策者们始终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谋划。
"小辣椒大产业"的瑰丽蓝图。抓品牌争市场、抓龙头兴产业、抓投入强基础,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强化科技推广应用,为洮南辣椒产业发展再积蓄巨大能量。
而为大发展量身定制的每一项政策和举措,都精准到位、掷地有声--
洮南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辣椒产业化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专职人员负责辣椒产业化工作。制定出台《扶持辣椒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辣椒产业发展创造政策空间。完善农田基础设施,2010年至今,仅三年就对辣椒种植集中连片的地块打井1100多眼,探索辣椒膜下滴灌技术,以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为保障农民利益,建立利益返还机制,在辣椒加工企业税收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补贴辣椒种植农户。将辣椒纳入农业政策保险范围,确定保底收购价格,规避各种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巧打辣椒产、加、销"三张牌",采取"强化组织推动、依托市场带动、依靠科技促动"的"三轮"驱动策略,按照"协会+基地+会员"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为椒农提供包括科技推广、市场信息、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在内的"一条龙"服务,让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对接起来,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好的事情,推动着洮南辣椒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被当地百姓形象地称作"产与销衔接的纽带,民与官沟通的桥梁"的市、乡级"辣椒产业协会"、"辣椒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迅猛发展和农村经纪人的大量涌现,吸纳和带动辣椒种植农民3.5万户;为提高辣椒产业整体水平,针对原有品种辣椒种植费时费力等实际问题,洮南市提出"科技兴椒"的现代发展理念,积极引进推广金塔、宜都红等十几个畅销品种,以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加工工艺,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为产品链条更新血液。
市场引导、政府扶持、龙头带动,为辣椒产业顺利走出洮南,保驾护航。10余年来,洮南辣椒销售从未出现过滞销现象,辣椒产业已经成为洮南市的特色产业,"富市强乡裕民"的带头产业。
"十一五"期间,洮南市政府投入资金近2亿元扶持辣椒企业发展,加大在经济开发区辣椒孵化园、福顺镇辣椒加工园区加工企业的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全市现拥有固定资产超亿元的辣椒加工企业2户,超千万元以上辣椒加工企业1户,500万元以上的辣椒公司20户,小型加工户100户,实现了粗加工与精深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粗加工能力的增强为精深加工提供了原料保证。洮南辣椒深加工项目不仅就地消化吸收了农民的产品,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增加了农民就业,降低了农民的风险,而且成为推动洮南辣椒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洮南辣椒人心中,这每一项决策,都是来自党和政府最温暖的支持,正是这份温暖,让他们更加自信地去搏击市场,勇往直前。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洮南辣椒产业堪称可无缝链接的一条龙产业链。
聪明的洮南人,正是读懂了其中道理,才创造出了小辣椒的大奇迹,蹚出了一条全新的致富路,使洮南辣椒产业驶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辣誉全球
火红的辣椒带着火红的希望火红的梦想,为洮南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注视今日。"十一五"期间,洮南辣椒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壮大正在见证这座城市农业产业的"华丽转身",以从未有过的豪迈迎来了辣椒产业今日的辉煌!
在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的同时,洮南人在创新驱动上巧做文章。在他们的手里,小小的辣椒不再是简单的初级农产品,通过一系列高科技研发、实验、生产加工过程,摇身成为可供出口的高端产品,远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火红的产业火红的日子
2011年10月11日,金塔集团洮南辣椒食品精品店员工展示辣椒食品
洮南辣椒产业链中,龙头企业的强势拉动是最值得称道的一环。10余年的时间里,全市的辣椒加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发展成为累计固定资产7亿多元,形成种子研发、集粗加工、精细加工、冷藏、速冻和食品加工为一体的企业集群。正是这一群崛起的龙头企业,使洮南把小辣椒做出了"富市强乡裕民"的大文章、大产业,把火红的辣椒产业托向了新的辉煌!同时,在洮南辣椒产业进程中,锻炼和培育出优秀企业家杨茂义和他的高新科技辣椒企业。
金塔实业(集团)公司已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且是国内辣椒行业中唯一一家全产业链、大基地、高科技的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创造了:优质品牌辣椒种植基地规模、辣椒粉生产能力、冷冻辣椒出口量和辣椒红色素日产规模等4个全国第一,金塔集团的辣椒产品享誉中外。2008年,被命名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获得全国"科技创新企业"称号。今年9月,被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授予"中国辣椒第一家"称号。通过政府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了以金塔集团为代表的企业与美国孟山都和圣尼斯种子公司、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院、天津大学等联合协作,拥有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科技前沿的辣椒研发能力和试验手段,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吉塔"牌辣椒粉、辣椒酱、辣椒红色素、辣椒碱等9大系列产品3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外销率达80%,年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金塔集团在优质辣椒种植规模、冷冻辣椒出口份额、辣椒加工能力等方面实现了多个全国第一。金塔集团现已建成以大基地培植为基础、以高科技应用为导向,以全产业链经营为特色的全国辣椒产业领军企业。爱迪尔生物工程科技公司和沃源食品公司也已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大基地、大市场、大龙企、高科技组合在一起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辣椒产业化宏伟画卷。
全市35个重点辣椒加工企业"八仙过海",把辣椒年产业总值提升到5亿元。洮南特产的金塔、宜都红辣椒,以其皮薄、肉厚、油多、籽香、维C含量高等诸多特点和产业规模,先后荣获"吉林名牌农产品"、"北京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
"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辣椒第一市"、"洮南辣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区),并远销日本、韩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西班牙、德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是东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和欢迎的辣椒品牌。
斗转星移,亘古迄今,洮南辣椒从那悠远的年代,跨过漫长的历史时空,从半休眠状态,迅速地活跃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华大地。是改革的春风把洮南小辣椒"吹得"枝繁叶茂,万紫千红,硕果累累。如今,被誉为"中国辣椒之市"的洮南早已金鸡报晓、誉满华夏,名扬海外,隆起了洮南农业产业的钢铁脊梁。而未来,那蓝天下最绚烂的一片红,也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