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焦滩乡前山村村民俞国文在他的鸭棚里不分白昼忙碌着——20多天前新引进的3700多羽小鸭开始长粗毛了,他得给它们一只一只剪喙,防止它们相互撕扯。
今年33岁的俞国文是乌溪江库区后靠移民,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哥哥外出打工,做过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是一项技术活,每月收入也不错,但俞国文不甘心一辈子替别人打工,总想自己创出一番事业来。有一次,他从电视上看到一档发展养鸭的节目,并萌生了养鸭的念头。经过多方考察,他决定回乡创业养殖番鸭。
回到老家后,俞国文到龙游等地养殖场实地考察养殖技术,学习管理经验。2011年初,他投资15万元在村边建起两座总面积600多平方米的鸭棚。同年8月,养殖场开始引进第一批鸭苗,通过精心饲养,这批鸭子长势喜人。由于,俞国文前期已联系好了客户,首批1200羽番鸭销售一空,实现销售收入7万多元,喜获创业第一桶金。
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尝到甜头的俞国文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他在2011年11月又引进了3500羽鸭苗,不料,第二批鸭苗购进时由于没有做好消毒工作,三天之内竟全部死光。当时的俞国文可谓是欲哭无泪,村里的人都说俞国文这下子亏大了,难翻身了。
然而,俞国文并没有向困难屈服。在他哥哥的帮助下,俞国文又开始购进了第三批鸭苗。这次他吸取前次的教训,对新进的鸭苗在进场前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对鸭场的管理工作丝毫不懈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第三批小鸭顺利成长出栏。之后俞国文便越做越顺,越做越大,又进了第四批、第五批……
如今,俞国文的鸭场已出栏成品鸭13500多羽,实现销售收入80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鸭司令”。今年,他的鸭场可出栏成品鸭25000多只,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
俞国文说,他的创业之路全靠大家帮忙,没有乡、村干部和县移民办的支持和关心,就没有现在的成功。目前俞国文的鸭子在温州、安微、江西等地供不应求。谈到今后发展蓝图时,俞国文信心满满,他计划还要再扩大养殖规模,探索产品的深加工,决心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还要带动村里其他村民一起养殖,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