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网
当前位置: 农民网 > 商贸信息 > 集市贸易 > 浅析运用国内保障措施保护我国油菜产业安全 返回首页

浅析运用国内保障措施保护我国油菜产业安全

时间:2017-06-22 10:37来源: 中国农业信息网作者:收藏

  (1.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31;2.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230036;3.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外事外经处,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受大量进口油料的冲击,加上国家开始对油菜籽收购政策作重大调整,不再临时收储国产油菜籽,这给国内油菜生产带来极大影响。针对我国油菜籽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成本较高以及机械化程度较低等现实问题,为了保护国内油菜籽的种植效益,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出应采取有效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适时启动对进口油菜籽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措施,建立油菜籽进口的预警机制,完善油菜籽贸易保护技术体系,以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内保障措施;贸易救济;油菜籽;产业安全

  从2008年开始,我国不断加大对水稻、小麦等主粮作物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对油菜籽、大豆也实施了临时收储政策,但是,油菜籽的受益程度远远低于粮食的补贴力度。由于油菜籽收益大幅低于小麦,放弃油菜籽改种小麦逐年增加,并呈向南扩大趋势,随之小麦的种植风险也在增加。由于国家制定的油菜籽、大豆等临时收储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导致国际上大量便宜的菜籽和菜籽油大量流入到国内,造成了国内油脂加工企业逐渐依赖于进口油菜籽,对国产菜籽购买动力减弱,形成了收储菜籽进国储,进口菜籽进市场的尴尬局面。如2013年9月从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完税成本稳定在4200元/t左右。而国产油菜籽的临时收储价格长期稳定在5100元/t左右,进口油菜籽具有每吨将近少1000元价格的优势。进口菜籽油在价格上也拥有绝对优势。从而导致近年来我国油菜籽和菜籽油的进口猛增。在2008年以前,我国油菜籽进口还不足100万t,急增到2014年的508万t,连续第2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15年有所下降,达到450万t。2013年我国菜籽油的进口达到153万t,首次超过大豆油的进口量,也创历史最高纪录。

  2015年油菜籽收购政策发生最大调整,给油菜产业带来极大影响。中央财政明确给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湖南5省提供油菜籽收购补贴,由省级政府确定收购价格和是否收储菜籽油。补贴方式分两种方式,一种是补贴给农民,一种是补贴给油脂加工企业。但具体细则各地均未及时出台,导致农民和企业一开始均处于观望状态。最终的收购价格较前两年的国家收储价(5.1元/kg)明显下降,即使加上政府补贴,2015年各地油菜籽收购价格都低于4.2元/kg,已有部分企业收购价定在3.2~3.6元/kg。这比当时的进口油菜籽的到岸价格还要低。由于收储政策的调整,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惨重,每亩约减少收益250~300元。如果计算上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每亩生产成本在600元以上,种植油菜籽已经是得不偿失了。近3年由于有临时收储价保护,安徽省油菜籽的种植收益平均每亩也只有65元左右,远低于小麦的收益。极大地影响下年度油菜种植的积极性。

  因此,国内油菜产业已经受进口油料的冲击很大,产业损害严重,农民种植没有效益,加工企业开工不足。作为油菜籽的主要产地和消费地区的长江流域,其沿线不少加工企业已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另外,由于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门槛低,进口的油菜籽并未进行严格技术检验和技术标准法规评定程序,导致一些疫病和虫害不正常进入我国,造成生态安全问题。为此,我国需要及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积极主动对受损严重的油菜籽产业给予高额补贴,并建立和完善油菜籽贸易保护技术体系,促进我国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否则我国油菜产业将成为第二个大豆,我国油脂产业将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应引起各方重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适时启动对油菜籽进口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措施。政府应积极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及其保障措施来保护国内油脂产业,为了避免国内油菜产业遭受严重损害,应对油菜产业提供合理的补贴。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用于维护公平贸易,依法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法律制度。近年来,由于我国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进口了大量油菜籽和菜籽油产品,导致国产油菜籽卖不出去,售价低,加工企业开工率低,整个油菜籽产业的经济效益低下。这个结果与进口油菜籽数量的快速增加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我国根据WTO规则,对油菜籽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采取这种保障措施将有力地保护国内油菜籽产业。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建议申请2个周期即8年缓冲期,将为我国油菜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二是建立我国油菜籽进口的预警机制。设置专门机构监控国外油菜籽进口态势,评估进口油菜籽对国内油菜籽市场的影响。当油菜籽进口增长造成国内油菜产业出现损害或损害威胁时,及时向产业主管部门发出产业受损警报。我国入世后,国外大豆、油菜籽长驱直入,对我国油料产业造成重大损失,特别是大豆产业受害最为惨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国内油料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尽快建立油菜籽的进口预警机制,使国内油菜籽产业因进口增加遭受损害的程度能够根据一系列指标得以迅速反映,油菜籽产业界可及时提起保障措施调查申请,国家主管机关也可迅速立案并及时展开调查工作,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也防止油菜产业成为第二个大豆。

  三是重视对油菜籽产业的合理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WTO允许适当灵活的执行具体有关规定,在时间上适当放宽;与发达国家相比,对产生贸易扭曲不明显的农业支持的限制要松一些。在加入WTO谈判时,因为我国承诺支持幅度低于8.5%,因此,在没有出口补贴的情况下,再加上国内支持承诺较低,使得我国农业面临较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为了保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黄箱”补贴的8.5%限额不考虑的前提下,仅就“绿箱”补贴,我国仍然对农业有较大的支持空间,政府应加紧农业支持计划制定,扶持农业的发展。像我国的油菜籽产业是重要的唯一越冬性油料作物,在我国食用油自给和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由于我国油菜种植方式的调整较晚,加上机械化程度较低,种植分散,导致我国油菜籽种植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竞争力不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我国近几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也很迅速,机械化程度从无到有,而且推广速度很快。随着我国城镇化推进,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完成,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油菜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成必然趋势,将大大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届时国内油菜籽产业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但仍需要一定时间的缓冲,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努力提高油菜生产和加工的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增加补贴精准度,着力降低油菜生产和加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是加***国油菜籽技术保护体系建设。不断加***国有效的油菜籽技术法规、标准和技术评定程序建立,各级政府、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特别是协会和研究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国外为了限制进口而设立的许多技术性贸易壁垒并非建立在合理的科学依据之上。因此,要了解和研究各种不合理的标准、技术法规、评定程序、卫生检疫要求和商事法律;探讨和研究各种案例;熟悉国际市场环境壁垒和各项技术。我国也要充分考虑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有利于我国的技术标准。我国可以借鉴巴西和印度在一些具体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定程序建设方面做法。为了对外国商品的进入设置障碍,巴西对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实行严格的限制,对非自动进口许可的商品进行额外的卫生和检验、检疫。印度要求特殊的商品包装和说明。美国曾对我国在2002年6月颁布的对转基因大豆进口的监管要求表示极大的不满,但也无可奈何。2009年11月我国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发布了《关于进口油菜籽实施紧急检疫措施的公告》,要求从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油菜籽,实施严格的油菜茎基溃疡病的检疫措施。这是我国在油菜籽上首次运用贸易保护性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油菜籽进口由2009年的328.6万t减少到160.0万t,同比下降51.3%,2011年进口继续下降到126.2万t。但近几年由于政策调整,油菜籽进口再次大幅增加,对我国油菜产业再次造成冲击和损害。

  参考文献:

  [1]周可金.安徽省油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C].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2015.

  [2]马卿雁.我国技术法规体系建立与完善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5.

  [3]张东芳.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及中国因素[J].国际经贸,2005(9).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