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全球处于严重粮食不安全状态的人数仍在大幅攀升,2015年2016至年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从万猛增至亿,粮食供给不均衡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粮食供给可以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和提高单位产量来实现,而化肥是粮食生产的主要物质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是粮食增产的基础。现如今,化肥已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人们也越来越习惯于通过施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全球化肥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化肥的生产和使用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人多耕地少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化肥来提高粮食产量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化肥市场上举足轻重的力量,深刻影响着国际化肥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本文通过对全球化肥产业格局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化肥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对比,侧面对中国化肥产业发展格局进行了定位,对中国化肥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意义。
一、世界化肥生产格局
全球化肥生产及分布概况
世界化肥的生产集中分布在亚洲、北美洲以及欧洲,占据了全球化肥生产总量的90%以上,其中又以东亚、北美、南亚、东欧为化肥的主产区域。亚洲东部的中国,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东欧的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都是世界化肥生产国的典型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一举超越北美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肥主产区以来,世界化肥生产区域的分布整体保持不变,亚洲一直是世界化肥生产的第一大区域,北美洲位列第二,欧洲紧随之后,此后依次是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全球化肥总产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增长趋势在逐渐放缓。2002年至2008年,全球化肥产量快速增长,由2002年的2.03亿吨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2.56亿吨,增幅达到26.1%,平均增速为4.35%。2008到2009年度,受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疲软,增长乏力,化肥总产量锐减至2.49亿吨,但在2010年又迅速回升至2.86亿吨,增长幅度达到14.76%,成为历史增幅最高的年份。此后化肥总产量则一直稳定在2.9亿吨至3亿吨之间。从各地区化肥产量的变动情况上来看,2014年与2002年相比,亚洲地区增长了69.8%,北美洲地区增长了28.1%,欧洲地区增长了41.5%,非洲地区增长了33.1%,南美洲地区增长了40.5%,大洋洲地区下降了23%。亚洲地区化肥产量的快速增长是全球化肥总产量保持上升趋势的主要动力所在,而欧洲地区和北美洲地区的化肥产量自2011年之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增速减缓甚至停滞。
世界化肥生产的主要国家
化肥属于传统的资源密集型产业,生产受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磷矿石、钾矿石等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因全球各类矿物资源的分布较为集中,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集中生产的化肥品种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目前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氮肥生产国,美国落居世界第二位,其次为印度和俄罗斯,这四个国家氮肥的产量占据了全球氮肥总产量的65%。全球磷肥的生产则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合计占比69%,其他主要生产国有印度、摩洛哥、巴西及俄罗斯。钾肥的生产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东欧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以及亚洲的中国,合计占比84%。全球复合肥的生产则较为分散,除美国和俄罗斯占据了全球40%的产量外,其余各国皆有生产。未来全球化肥的生产仍将继续掌控在几大主产国手中,新兴国家涌现的可能性较小。
在世界化肥生产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中,只有中国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2014年较2002年增长了90.8%,翻了将近一倍,平均增速达到7.6%,与美国化肥总产量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而美国自经历2006年至2011年这一波高速增长期之后,化肥总产量在逐渐收缩,2014年的生产量较2011年下降了4.5%。俄罗斯、印度和加拿大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化肥生产大国,生产量相对较为集中,但与美国和中国相比,化肥产量的差距还是比较大,除了俄罗斯有较大涨幅外,印度和加拿大化肥的产量在这十年间非常稳定。2011年是个分水岭,除中国外其余四个国家增长速度都开始放缓。
二、世界化肥消费格局
全球化肥消费及分布概况
全球化肥消费量的走势与生产量相一致,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增长速度也在放缓。2002到2014这13年间,全球化肥消费量由1.97亿吨增长到3.09亿吨,整体上升了56.7%,各区域消费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增长量上来看,***域增长最为显著,2014年较2002年增长了5186万吨,增幅达到61.6%;而从增速上来看,南美洲地区增速最快,2014年较2002年增长了113.4%,翻了一番,平均增速达到8.7%;其次为非洲地区,增幅达到79.8%,平均增速为6.14%;增长最慢的则为欧洲地区,平均增长速度只有1.83%。这说明南美洲、非洲以及亚洲等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地区,化肥消费潜力巨大,是全球化肥消费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所在,而以欧洲和北美洲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化肥消费量将维持在稳定水平,不会有较大的增长。
全球主要化肥消费国
化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作用,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故化肥的消费多分布于重要的农业区以及人口密度高的国家。以2014年全球各大洲化肥消费量的分布为例,化肥的消费多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这两个区域化肥的消费量占据了全球化肥消费总量的70%以上,同时这两个大洲也是世界主要的农业区,生产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域以东的中国,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国,都是传统农业种植区,而北美洲区域的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谷物种植区。从2014年世界化肥消费量的排名来看,排在前十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加拿大、法国、泰国以及土耳其,这十个国家化肥的消费量占据了全球化肥消费量的75%以上。而年均消费量一直保持在千万吨以上的国家有美国、中国、印度和巴西四个国家,是世界最重要的化肥消费国。
三、全球化肥贸易格局
世界化肥出口情况分析
欧洲、北美洲和亚洲是世界化肥出口的主要区域,全球90%以上的化肥出口于这三个大洲,而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化肥出口贸易量则不到10%。近年来,***域化肥出口贸易量增长十分迅速,出口量从2002年的1067万吨增至2014年的4224万吨,增幅高达296%,出口占比也由2002年的11.2%上升为2014年的28.9%。其中以中国的出口增长最为明显,化肥出口贸易量由2002年的134万吨迅速增至2014年的1349万吨,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了十倍,一下跃升至世界第三大化肥出口国,成为除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之外第四个化肥出口贸易量在千万吨以上的国家。其次为沙特阿拉伯,化肥出口贸易量从2002年的139万吨增至2014年的506万吨,增长了2.6倍,2014年跃居为世界化肥出口贸易量排名第七的国家。欧洲区域和北美洲区域化肥出口贸易量增长则相对较为缓慢,2014年分别较2002年增长了26.7%和16.8%,占全球出口贸易量的33.4%和28.9%。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都是世界主要的化肥出口国。
世界化肥进口情况分析
全球化肥进口贸易市场逐渐向亚非拉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化肥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与出口贸易市场分布不同,化肥进口贸易市场由北美洲、亚洲、欧洲和南美洲这四个区域所瓜分,进口贸易量占全球的比重将近95%,其中以北美洲为世界第一大化肥进口区域,占比高达40%,且绝大部分集中于美国,但近几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进口市场越来越分散化。北美洲化肥进口量的占比由2002年的39.7%下降到2014年的35.1%,欧洲化肥进口量的占比则由2002年的22.2%下降到2014年的19.3%,而亚洲在同一时期化肥进口量的占比由21.8%上升为24.8%,南美洲则由9.9%上升为14.8%。世界化肥进口贸易重心逐渐向亚洲、南美洲等地区分散转移。从化肥进口量的增长上来看,南美洲是增速最快的地区,2014年的化肥进口量较2002年增长了150.3%,平均增速达到11.6%;其次为非洲和亚洲地区,2014年较2002年分别增长了91.8%和91.2%;而北美洲和欧洲的增长幅度则相对较低,只有48.6%和45.6%。从全球化肥进口量排名上来看,巴西、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逐渐取代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占据全球化肥进口量前五的地位,而中国受益于国内化肥生产量的大幅增加,对化肥进口量不断减少,排名由第二下降为第四。
四、世界主要国家化肥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在对世界化肥产业格局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选择了美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以及加拿大这六个国家作为对象,通过计算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指标对这六个国家化肥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和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出口总量(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总量(额)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竞争地位。国际市场占有率越大,说明该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越强;反之,出口竞争力越弱。
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到,美国在氮肥和磷肥上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中国在氮肥和磷肥上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上升,并逐步超越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氮肥出口国,第二大磷肥出口国。这说明了我国在氮肥和磷肥上的出口比重在不断上升,且在国际化肥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不断提高。但在钾肥上,美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升,较2002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而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则有所下降,且占比非常小,这说明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大的钾肥出口国,钾肥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不断上升,而中国因缺乏钾矿资源,依旧是钾肥的进口国。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是氮磷钾的主要出口国,出口量较为稳定,各类化肥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保持在5%左右。加拿大是氮肥和钾肥的主要出口国,但氮肥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在下降,从2002年的2.23%下降至2014年的1%,而钾肥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则有所提升,但仍旧要小于美国。印度和巴西都属于氮磷钾肥的净进口国,各类化肥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非常小,竞争力较弱。
贸易竞争指数
贸易竞争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净出口量(额)与该种产品总贸易量(额)之比,取值通常介于-1和+1之间。当贸易竞争指数为正数时,说明该国为此种产品的净出口国,且越接近于+1说明贸易竞争优势越强;而当贸易竞争指数是负数时,则说明该国为此种产品的净进口国,且越接近于-1说明贸易竞争优势越弱。
从表6各国贸易竞争指数对比中可以看到,美国氮肥和钾肥的贸易竞争指数皆是负数,且氮肥的贸易竞争指数数值越来越往-1的方向靠近,而美国磷肥的贸易竞争指数则由正数转为了负数,这说明美国氮肥和磷肥的竞争优势都在不断减弱,只有钾肥仍旧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加拿大氮肥和钾肥的贸易竞争指数皆是正数,其中氮肥的竞争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钾肥的贸易竞争指数常年保持在0.9以上,而磷肥的贸易竞争指数则皆是负数,且连续多年保持在-0.8以上,这说明加拿大氮肥的出口比重有所下降,竞争优势有所减弱,钾肥则一直保持较高的出口比重,具有强烈的竞争优势,而磷肥则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进口,竞争优势较弱。俄罗斯是氮磷钾肥的净出口国,所以贸易竞争指数常年保持在0.9以上,具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而印度、巴西和巴基斯坦是氮磷钾肥的净进口国,贸易竞争指数常年保持在-0.8以上,部分年份更是达到-1,处于严重的竞争弱势。同一时期,中国氮肥和磷肥的贸易竞争指数先后由负数转为了正数,数值越来越向+1靠近,说明自中国加入WTO之后氮肥和磷肥的出口在不断增加,且逐渐超过进口的比重,完成了从进口国到出口国的转变,但中国的钾肥贸易竞争指数却一直都是负数,且数值常年在-0.9以上,竞争优势非常弱。
五、结论
全球化肥的生产和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整体呈现温和性的增长。亚洲、南美洲、非洲等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地区受人口持续增长、粮食短缺的影响,未来对化肥的需求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成为推动全球化肥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尤其是非洲和南美洲这些化肥消费量增速最快的地区,化肥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而受资源要素的影响,全球化肥生产的增速要小于消费的增速,未来五年全球化肥新增供给将主要集中在东欧、中亚、东亚、北非和北美等地区。
国际化肥贸易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亚洲在化肥贸易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出口占比和进口占比都明显上升,而南美洲和非洲对化肥的进口量增长十分迅猛,对全球化肥贸易流动的影响日益加深。国际化肥贸易格局整体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其***口由欧洲、北美洲向亚洲转移,进口则向亚洲、南美洲、非洲转移和扩散。中国在国际化肥贸易格局中也发生较大变化,出口地位显著上升,进口地位则被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所取代,从一个化肥进口大国转变为出口大国。
在化肥的国际竞争力上,美国的氮肥和磷肥竞争力下降明显,并且呈现出持续弱化的趋势,但在钾肥上则依然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加拿大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钾肥上,氮肥和磷肥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印度和巴西是氮磷钾肥的净进口国,进口量大大高于出口量,对国外化肥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化肥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俄罗斯作为世界主要的化肥出口国,氮磷钾肥的竞争优势显著,一直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在近些年的发展之下,氮肥和磷肥的竞争优势在不断加强,形成了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钾肥因对进口的依赖性较大,竞争力较弱。
结合世界化肥产业在生产、消费和贸易上的布局状况,中国要进一步提高化肥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应继续增加化肥的出口,除了保持对原有市场的化肥出口量之外,还应增加对潜力市场的出口;另一方面要加大国内化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深化海外化肥产业的布局。在综合考虑境外目标国化肥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比较优势等条件下,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全面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建构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