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2013中国文化产业高端峰会”在北京市朝阳区规划艺术馆举行,在主题演讲环节,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先生进行了关于城镇化建设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应该是民生第一,文化第二,发展第三,并指出农村的文化消费实际上还不到城里人的1/3,政府应该对特色的产业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点击进入直播专题>>>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 刘玉珠 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蔚/摄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杨市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在这里真是要感谢传媒大学,还有朝阳区委区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要感谢范周,范周这几年在文化产业上做的其他的事情就不说了,就为这个峰会每年他的付出是相当辛苦的。
本来我想谈一谈移动互联网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挑战和机遇,刚才来了我看了看会议手册,大的主题下面有一个子主题,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我对这个主题突然有一点想法,因为家住农村,对这个问题很关心,所以我想谈谈这个不成熟的意见。
最近我听到一种说法,全世界都在关心两件事情,这件事是今后数十年内都被关注的,第一个是美国的科技发展,第二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个说法还真是有意思,而且也有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个时候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是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必然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了解决我们国家长期健康,或者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的选择。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城乡之间,特别是农村农民问题的一个选择。这个结果必然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的城乡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既然国家把它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有一个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呢?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应该是民生第一,文化第二,发展第三。
民生第一,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还是要解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这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牺牲,他们的贡献和他们的所得是很不一致的,是失衡的。我们国家现在有了一定的基础,关注、关心农村,关心农民是理所应当的。在这个建设当中,国家拿出来一定的物力、财力规划建设新型城镇,为农民工也好,农民也好,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是必要的。特别是国家要花大量的钱来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后,他们靠什么生存,要向城市转移,向工业转移有一个问题,污染的问题,或者是生态的问题,恐怕也有问题。要靠什么生存,国家应该是拿出钱来解决他们包括社保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包括子女的教育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要负起重任。当然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千万要注意原来的一些阶段性的,甚至是提的一些目标和口号,过了一阵子就结束了,这个方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新型城镇化建设怎么样规划,是千城一面还是学习借鉴,还是因地制宜,我觉得都是有关方面需要充分的论证和思考的问题。
文化第二,在建设和发展中,特别是前些年我们国家对GDP的热衷,文化肯定是放得慢一点,领导讲话当中,形成的口号当中,可能都把文化说得很重,但是实际落实当中,文化的发展推了又推,当然可以理解,建设发展当中,生存的问题,发展的问题已经压得抬不起头来,文化的问题,说实在的,你说它再重要,也饿不死人,不像医疗、生存这样重要,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不一样了,新型城镇化以后,农民不仅仅是提供了住的地方,给了他一个工作的机会,他就成了一个城市人,坦率的讲,现在农村人和城市人还是两个概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不是把他们聚在一起,层次意识、文明素养、规则意识就都提高了,这里面就有政府怎么样教育,怎么样培养,怎么样引导,怎么样投入的问题。
对于农村,农民来讲也有这个问题,尤其是城市人,应该在这个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帮和带的问题,有一个对他们的支持、引导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是党委和政府要思考的问题,而且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规划一定要考虑到文化的传承,有的农村屋子破破烂烂,或者环境并不怎么样,这里面文化的痕迹,还是很值得琢磨,包括环境和生态的问题,这都是属于发展中应该考虑的。尤其是要适当的考虑到农民的文化生活,城镇化建设中要为公共文化设施提供足够的空间和物质基础,包括设施,要说满足可能做不到,基本上能够相适应,农民的文化消费,特别是基础的公共文化消费这一点政府要负起责任。
我们在文化建设上,多年来城市居民和农村所享受国家这方面的支持差距特别大,对农村即使有一点也少得可怜,在公共产业,文化消费这一块儿,农村的文化消费实际上还不到城里人的1/3,这是政府应该关注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给文化产业的发展留下空间,特别是因为现在城里人已经开始关注生态,关注环境,关注休闲,关注文化旅游、娱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到文化旅游,农村的农家乐,还有一些其他有特色的产业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发展第三。有一次我和有关部委的司长,主管司长,在一次会上谈了这个观点,结果那个司长说,刘司长,我是第一次听说把文化放在发展的前面。我们长期的惯性思维,发展是首要任务,发展是硬道理,现在把文化排在了发展的前面,我是第一次听说。这是我前面讲的两个理由,
为什么要把发展放在第三?如果在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这几十年,都要让位改革发展这个主题是成立的,到了今天,民生的问题,文化的问题,文化的问题涉及到不仅仅是农民的文化生活问题、消费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问题,发展不能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当中一概的把经济的指标放在突出要考虑的地方,不能说我们为了经济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为国家GDP增加多少多少百分点,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前面已经有了基础了,我觉得我们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上是国家在这个时候应该给农村,给农民有必要做的事情,给予的补偿也好,给予的弥补也好。
新型城镇化建设如果把民生的问题解决好,文化的问题、城镇居民的素养问题,把产业的问题规划好,实际上它对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可持续的、长期的坚持下去,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坚决不能单纯只追求GDP,追求GDP最快的方式就是投资、建城、建房,建一些相应的设施,还有一些可持续的问题,建成以后,靠什么运营,靠什么可持续下去,这也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因为我还没有想得很好,我只是说了一个基本的观点,这个观点可能不对,作为一家之言,在会议上做一个介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