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农业大学孙建设教授正在与果农交谈中
9月15日,“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绩效考核培训暨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现场观摩会”在陕西省宝鸡市举行。
此次活动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办、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宝鸡市质量监督局协办。
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绩显著 涵盖多项主导产业“苹果”成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前夕来陕视察时曾指出:“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养殖业、林果业、园艺业,要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已经经历20年,在国标委的正确领导下,示范区呈现良好局面。标准化工作成绩显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陕西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重要抓手,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目标,着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标准化和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初步建立了涵盖小麦、玉米、生猪、奶牛、苹果、设施蔬菜等主导产业,以及茶叶、烤烟、小杂粮、苗木花卉、水产养殖等区域性特色产业,贯穿产前、产中、产后的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55个,省级项目111个,助推了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蒲城酥梨、千阳矮砧苹果、佳县红枣、汉中绿茶、岚皋魔芋、陇县奶牛、周至关中黑猪等一批综合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农业产业。建设了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标准化立体展示平台和农业标准验证基地;启动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工程。
每7个苹果就有一个产自陕西 每3杯苹果汁一杯出自陕西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年来,陕西省质监部门组织制定了28项地方标准,初步形成了涉及苹果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
在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延安等苹果主产区,建设了29个国家级出口苹果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广实施苹果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以优质、生态、安全为目标,引导苹果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2003年陕西苹果获得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范围涉及我省苹果优生区29个县(市、区)。2015年4月,“陕西苹果”获得中欧“10+10”地理标志国际互认产品的正式授牌,使“陕西苹果”有了顺利出口的国际通行证。
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助推陕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提供了技术支撑、奠定了发展基础。据统计,全世界每7个苹果中有一个产自于陕西,每3杯苹果汁中有一杯出自于陕西。
“千阳模式”带动农业化标准化管理 小苹果创造大机遇
近年,千阳县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和国内苹果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瞄准矮砧集约化这一世界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从2012年以来,先后从荷兰、美国等世界苹果种植发达国家引进了最优质的矮砧苗木、最高端的栽培技术、最科学的田间管理、最先进的果园机械、全球最先进的分拣线,按照“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标准品牌创新、田间大学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苹果发展千阳模式。全力打造“千阳红苹果,中国好苹果”品牌。
通过努力,实现了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苗木繁育标准化、矮砧建园标准化、田间管理标准化、质量品牌标准化、产业融合标准化”的中国矮砧苹果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
按照创新形成的标准,千阳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格架集约化示范基地2.9万亩,国内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育苗基地3600亩。先后有延安洛川、云南昭通、山东莱西、新疆阿拉尔、沈阳新民等全国40多个县区复制“千阳标准”,助推当地现代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千阳被中国苹果产业协会授予“苹果现代化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农业部命名为国内首个“果园机械化示范基地” ;海升园区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省政府授予“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苹果友谊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