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农历三月三),在四川省的三台县云台观举行一年一度传统的祖师会,吸引了各地乡客前往迎春祈福,人数多达3万余人。规模宏大的云台观是巴蜀地区仅次于青城山的第二大道教圣地,始建于南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绵阳市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早在1986年就被省、市、县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道教开放活动场所。
“我代表云台观,希望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关心拥有八百多年厚重历史的皇家道观云台观的修缮和保护。修庙弘道,普度众生。仙道贵生,福生无量,功垂万世!”,这是云台观主持付元法道长接受专访时,首先对川内外所有关心和帮助云台观的网络媒体、评论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关心云台观的修缮和保护。
付元法今年73岁,自1976年拜师李贞果道长学道,1985年到四川青城山天师洞学习,到云台观修行达30余年,并自上世纪80年代末担任云台观主持至今。云台观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倾注了他和众多弟子及信众的真情与心血。
付元法介绍说:始建于嘉定三年(1210年)的云台观,历史上曾经多次扩建和培修,到清光绪十五年(1885年)已成为蜀中第二道教名山、蜀中名观。道观总建筑面积5550平方米,占地面积15127平方米,是四川省内最大的明清道教建筑群,也是全国罕见的从宋式过渡到明清式的“官式建筑”实例。明神宗为云台观颁赠御制的《道大藏经》卷帙浩繁,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道教文化百科全书”,价值非凡。
付元法主持回忆道:作为全国仅有的三个皇家道观及全国名观之一,过去的云台观,楼台殿宇,翠柏参天,流水潺潺,云雾缭绕,堪称乾坤秀萃之所,神灵聚合之宅,终年人流不断,香火旺盛。尤其是每逢正月初一,数万人到云台观祈福;三月初一、五月十八的庙会,更是人流如织;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慈航真人庙会(俗称观音庙会),也是香客如云。可是,由于遭受兵燹、雷电火灾、蚁虫蚀害、地震灾难等天灾人祸,加之年久失修,这座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皇家道观,“省保”“国保”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皇家道观风韵犹存,但是昔日辉煌早已难觅,呈现的是破败不堪,人稀客疏,香火不济……
付元法主持是多届绵阳市、三台且政协委员,现任绵阳市人大代表、三台县政协常委。他表示:对云台观的修缮和保护,历届绵阳市、三台县的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都比较重视,他本人曾多次在市县两级的政协大会上提出议案,同为三台县政协委员的副主持黄炳诚道长,也撰写上报过相关提案,但终因地方财力物力等因素所限,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近年来,偏远之地的云台观也引起了人民日报、新华网的公开挂牌以及国内文物专家、社会有识之士的强烈关注,再度受到众多媒体和评论家等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为道观的振兴带来了新希望,我们对道观的明天充满信心。
付元法主持称,中国的道教与儒教、佛教一起,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当中,对中华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道教等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和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薪火传承的过程中,深深的浸润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道德风景线,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人文旅游景观。
付元法主持认为:道教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很有特色的、很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艺术价值。云台观作为道家供奉修行的地方,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精湛。修缮和保护云台观,有利于对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促进皇家道观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恢复,对弘扬中华传统文明,尤其是推动大汉民族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以及研究、弘扬,实现全国和四川农水人口大县三台乃至川中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付元法主持表示:道教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水和谐、劝人为善,保护环境、崇尚自然、健身养心等内涵,都与中央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宗旨相吻合,也合符社会主义24字核心价值,因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他希望上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注关心云台观。“修缮和保护云台观,发扬和传承中国道教传统文化、加强四川道教文化及旅游业发展,让这座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皇家道观,焕然一新,共成盛举。修庙弘道,普度众生。仙道贵生,福生无量。”
这些天,四川三台云台观庙会热闹空前,附近的重庆、成都、绵阳、德阳、三台、中江、射洪、大英等地及当地老百姓携老牵幼,纷纷赶来烧香祈福。上午9时,从山门到庙内玄天宫2公里路段便挤得水泄不通,乡客的虔诚膜拜使云台观的香火更加旺盛。又到农历三月三,云台观连续上演了热闹的祖师庙会。小伙伴给我说,逛庙会也有技术含量。七点去没开门,十点去看人头,十二点去人走茶凉了。我当然要十点去,庙会,要的就是热闹嘛。在圣母山,除了人多,就是乡村味道里的好吃、好玩,还有各种纪念品。小时候,我们跟着爸爸妈妈逛庙会,就是冲着这些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有意义的地方去的!(完)